供稿人:李武丹、田小永 供稿單位: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(tǒng)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(fā)布日期:2022-01-19
昆蟲作為地球上數(shù)量最多的陸生動物,存在于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環(huán)境中。其中,昆蟲出色的飛行能力一直受到特別的關注,比如蜻蜓靈活的機動性和蝴蝶在跨海遷徙過程中的節(jié)能飛行。研究人員提出了各種類型的微型撲翼飛行器(MAVs),然而,與真正的昆蟲相比,微型飛行器的能力是有限的。一個主要問題是很難在昆蟲翅膀中再現(xiàn)復雜的機械特性和各種功能。昆蟲翅膀是一種復雜的膜結構,由具有復雜圖案的框架支撐,這會導致復雜的剛度分布和各向異性。它們在拍打時會靈活變形,同時干擾周圍的空氣,產生有用的空氣動力學效應。因此,撲翼的設計和制造比固定翼和旋翼困難得多。此外,大多數(shù)昆蟲翅膀具有飛行功能以及折疊和耦合所代表的各種其他功能,翅膀的這些附加功能是昆蟲適應性的關鍵因素。
圖 1. 3D打印昆蟲機翼的仿生設計和制造
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設計學院的Kazuya Saito團隊研究并提出了一種昆蟲翅膀的整體成形方法,通過3D打印技術直接在薄膜上打印機翼框架形成昆蟲翼型復合結構,其中薄膜和框架使用相同的材料聚丙烯,使其可以很好的粘接在一起。采用基于蜻蜓翅膀中存在的質心Voronoi圖的人工脈理生成算法,設計了復雜的人工翅膀力學性能。此外,他們實現(xiàn)了真實昆蟲翅膀的兩個代表性功能:折疊和耦合?;诩紫x后翼開發(fā)的折痕圖設計軟件可實現(xiàn)任何形狀的可折疊機翼的3D打印。耦合式機翼在飛行過程中,前翼和后翼相互連接形成單個大翼;如圖g,這些翅膀可以像蟬翼一樣被分開或堆積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