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稿人:雷沁霖、高琳 供稿單位:西安交通大學精密微納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發(fā)布日期:2024-12-27
通過直接墨水書寫(Direct Ink Write, DIW)3D打印技術制造液態(tài)金屬(liquid metal, LM)是一種新興的彈性體復合材料的方法,這些材料在軟機器人、可穿戴電子設備和人機界面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的潛力。DIW 3D打印是一種能夠精確控制液態(tài)金屬微結構的多功能制造技術,但多層結構中絲狀物之間的空隙形成等挑戰(zhàn)影響了材料性能。對此,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團隊介紹了一種新的DIW策略,可以同時控制液態(tài)金屬微結構和材料架構。
研究團隊調查了三個關鍵工藝參數(shù):噴嘴高度、擠出速度和無量綱化的噴嘴速度對液態(tài)金屬絲狀物幾何形狀的影響。結果表明,噴嘴高度和速度主要影響絲狀物的幾何形狀。噴嘴高度決定了絲狀物的縱橫比和空隙的形成。當打印高度低于某一閾值時,表面粗糙度顯著增加;而高于該閾值時,墨水斷裂,有助于形成具有可調剛度和可編程液態(tài)金屬微結構的多孔結構。與鑄造型樣品相比,這些多孔結構表現(xiàn)出更低的密度和更高的熱導率。
為了展示這一方法的實際應用,研究人員將這種多孔材料作為介電材料用于軟電容傳感器中,展示了其高靈敏度(應變因子=9.0),因為介電常數(shù)隨著壓縮應變的增加而增大。這證明了通過精確控制打印參數(shù),可以在液態(tài)金屬彈性體復合材料中同時操作液態(tài)金屬微結構和幾何架構,并保持打印設計的幾何保真度。
此外,研究團隊還詳細描述了如何通過調整打印參數(shù)來控制多層結構中的內部缺陷和表面質量。例如,在較低的噴嘴高度下打印,會導致墨水在邊緣和表面上堆積,造成樣品整體高度減少和表面粗糙度增加。而在較高的噴嘴高度下打印,則可能導致絲狀物之間出現(xiàn)空隙和高孔隙率,由于沉積后墨水擴散和在較高噴嘴速度和高度下的不連續(xù)性。
這項研究表明,利用DIW技術,可以通過單個噴嘴和墨水配方創(chuàng)建具有可編程孔隙率和可控液態(tài)金屬微滴微結構的打印結構。這種方法允許快速且靈活地控制液態(tài)金屬彈性體復合材料的微結構和架構,為軟機器人、可穿戴電子設備和人機接口等領域的創(chuàng)新材料、結構和設備提供了新機會。通過優(yōu)化打印過程參數(shù),可以實現(xiàn)從基本立方體到復雜互鎖設計的無缺陷多層結構的生產(chǎn)。
圖1 用于控制幾何結構和 LM 微觀結構的DIW打印